nei_left
|
您现在的位置:党建首页 > 党建时讯 |
 |
|
仁心写大爱 德术铸春秋 |
编辑: 发布时间:2011-06-10 浏览次数: 7486 |
|
共产党员郑义通同志是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原副院长、主任医师、无锡市名医。作为一名有着近三十年党龄的党员,他一贯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,始终以“上不愧党,下不愧民”的宗旨,实践着“三个代表”重要思想。特别是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后,他仍然心系临床工作,坚持每天查房,抢救危重病人,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”的誓言,充分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,展现一名老党员的风采。 一、真情待患、清廉行医 作为无锡乃至华东地区的医学大家,郑义通在人们心目中首先是“可亲”。“您不着急,有话慢慢讲。”面对焦急的病人,郑医生总是微笑着面对每一位患者,他亲切的话语,和蔼的态度,消除了患者的焦虑与不安。诚恳、耐心地聆听每一位患者的倾述;细致、全面地为每一位患者检查;冬天为病人检查时,先搓暖自己的双手,暖一暖听诊器;夏天为病人检查时,无论老少保护好他们的隐私。 三十年如一日,始终坚持在第一线为病人服务,养成了郑义通医师多年的习惯。每周二次的专家门诊,雷打不动,无论多晚、多累、多饿,总是坚持看完最后一名病人,总是耐心交待好每一句医嘱,看着病人满意地离开,自己才会放心地下班。为了让更多的人看上病,郑义通的工作场所还从院内移到了上班路上、家里。有些农村甚至外地的病人常常因挂不到郑义通的专家号,抱着一丝希望,在医院门口等他。人们经常能在路边,看到郑义通全然不顾自己的高度近视,认真地在一个小纸片上记东西。熟悉他的人都知道,他又在给病人看病了,而这些小纸片正是他不离身的处方。即使在这样的场合,郑义通也极度认真,望闻问切,仔细开好处方,让病人拿着处方到药房买药。 郑义通视病人如亲人,不论地位高低、关系亲疏,他都一视同仁。作为一位名医,他承担了许多领导甚至中央首长的医疗保健任务,他总是恪尽职守,精心诊治,从不利用这个便利谋求私利。经常有领导许诺承诺,有事尽管开口,而他总是笑着说:没事没事,谢谢!他为人正直,为医清廉。数十年来已不记得遇到过多少次送红包的、请客吃饭的、赠送礼品的,但他每次都婉言谢绝了,对于实在推托不掉的,郑医生则悄悄地帮其交纳了住院费。郑义通说得好:“我手中的权力是为病人健康服务的,绝不能成为谋取私利的资本。” 二、医术精湛、德高望重 “郑院长是我们患者生命的守护神。”家住曹张新村的离休干部寇老是郑院长的“老顾客”。他看病、咨询只找郑主任,如果是其他医生开的药方,他必须先找到郑主任过目后才放心。记得有一次,恰逢郑主任出差,寇老因没有见到郑主任而焦虑不安,对床位医生的治疗产生不信任,天天向病区护士打听郑主任的消息。当郑主任晚上出差回来得知这一消息后,顾不得疲劳,连夜来到他身旁,虽然没有改变原来的治疗,但病人好象是吃了一幅良药,不适症状消失得无影无踪,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。 像这种情况屡见不鲜,病房里常常有病人点名要郑义通来会诊,在午休甚至半夜里,郑义通总是来者不拒,一概认真诊治。家里人担心他胃病缠身,休息保证不了,很是心疼,劝他要注意一下自己的身体。郑义通反而做起了家人的思想工作,语重心长的说,病人半夜找我,肯定是有急事,我不能负于病人的信任啊。 患者可以信赖,医院可以信赖。这也许是对郑义通作为德行和医术都“可信”的最通俗的评价。在郑义通看来,病人离不开医生,医生更离不开病人。一日傍晚,病房里一位90高龄的多脏器衰竭病人突发心跳骤停,郑义通医生连续进行50分钟的心脏按压,终于把病人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。而郑义通此时刚动完胃部手术后上班没多久。同事们见他满头大汗,都劝他休息一会儿,正在此时,急诊室又送来一位心肌梗死的重病人,郑义通拭去额头的汗珠,又重新投入了与死神的新一轮战斗中。等到抢救告一段落,时钟已指向凌晨1点钟。他这才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家休息,走前他还不忘嘱咐值班医生和护士,“有情况马上通知我。” 在郑义通的带动下,市二院心血管科不断向新技术至高点进军,率先在市内开展了射频消融术、冠状动脉造影术、经皮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术、冠脉内支架置入术等先进的技术项目,诊治水平达到国内先进,心血管内科技术力量日益壮大,率先跨入江苏省临床重点专科行列。他本人也获得了“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”、“江苏省优秀共产党员”、“无锡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”、“全省卫生行风先进个人”、“首届无锡市道德模范提名奖”、2009年“中国好人榜”、“无锡市名医”等一项项殊荣。面对一项项称号或荣誉,他总是说,“惭愧,我做得还很不够。” 三、亲身传教、甘为人梯 作为名医和长者,郑义通无论是在同行中还是在患者中都是德高望重的“可敬”之人。作为心血管知名专家,郑义通悉心培育人才,甘为年轻人当配角,把医术毫无保留地传给了下一代。他说:“我只是把我的一些经历和经验告诉年轻医生,让他们可以少走弯路。”他希望年轻人能站在自己的肩上,立得更高,看得更远。 有一位年轻医师刚到医院不久,一次,病房收住了一名发热待查的病人,因病人自称门诊已有医生看过了,不需要再做检查,这位年轻医生就没有给病人做检查,在病历记录上写了扁桃体检查阴性。第2天,郑院长问病人的扁桃体查了没有,年轻医生说查了,是阴性。这时郑院长说,那么我们再一起去看一下吧。到了病人床边一检查,病人的扁桃体已经化脓,这位年轻医生当时羞愧万分。当时郑义通作为一名院长,却对他没有一句责怪的话,而是把这个病人的病历翻出来,耐心讲解病人发热的种种病因、病症等知识,让这位年轻医生十分感动。 “优秀的医生越多,病人得到的优质医疗服务就越多。”郑义通深知一花独放不是春,百花齐放春满园。无锡市名医杨承健副院长是郑义通的“高徒”,谈及郑院长,他就充满了感激和敬佩,“郑院长对我们每一个年轻医师都谆谆教导,鼓励我们大胆做科研,心脏介入手术,他总是亲历亲为,手把手的指导我们,把术中应注意的事项反复进行了交待。自己身体不好,却一点也不输给年轻人,站在一旁,关注着手术的每一个动作,每一个细节。手术成功了,我很高兴,郑主任比我还高兴。” 在这三十多年行医的平凡岗位上,郑义通医生为了病人的健康奉献了多少心血,舍弃了多少个人利益,也许我们不再记得。然而曹张新村的离休干部寇忠、邹树生老人不会忘记:是无锡二院的郑义通医生妙手回春,一次又一次使他们恢复健康,安享晚年;许多年轻医生和无锡二院的医务人员也不会忘记:是郑义通告诉了他们如何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,做一名人民满意的好医生。
|
|
|
|
|
|